誰偷走了我們的財富.jpg

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有一份統計資料統計國人平均年收入、儲蓄率、消費水準、物價指數,儘管近年不斷的提高基本工資,現在的新鮮人不再只有22K,但是像我一樣單純的市井小民,在身邊周遭所看到、聽到、感受到的是生活越來越不易的感受,主要就是「錢不夠用」,究竟是現代人如老一輩念的太重享樂不願勤儉呢?還是薪資漲幅追不上通貨膨脹?

有關心國際經濟的人應該知道美國為了拯救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聯準會實施QE(量化寬鬆)策略,簡單來說就是政府大量的印鈔票來維持市場的穩定與減少經濟帶來的虧損,當然不只有美國,世界各國也都跟進QE,因此全球流通在外的錢很多很多。

重點來了,為何我們這種白領階級都感受不到收入增加、生活稍微輕鬆點,反而食衣住行育樂都漲價,不然就是分量越來越少,包裝越來越小,各行各業繼續哀號,到底錢都跑去哪裡了呢?《誰偷走了我們的財富?》就是要來解密富人如何越來越有錢。

 

作者奧立佛.布洛在他的得獎作品中,梳理了三十年來菁英階級如何轉移資產,加劇財富不平等的故事。在他的筆下,全球化既是市場擴大、財貨流通的商機,但同時也提供富裕階層貪汙的管道:金錢可以自由流動,法律只能困在原地。馬爾他的護照、英國的誹謗法、美國的隱私法、巴拿馬的空殼公司、澤西島的信託、列支敦士登的基金……有了高薪律師、會計師事務所及境外空殼公司,富裕集團能挑選自己想要遵守的法律,逃避國家的賦稅制度,不必擔負公民責任。這就是全球化的黑暗面,也是菁英階級構築的新國家:一個憑藉金錢與權力為所欲為的地下國度。

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觀念,在書本的一開始就明白的表示,金錢世界在各國的流通不像人類要持護照、要搭飛機、要辦理簽證等等程序,我們總聽別人說知識無國界,其實金錢也無國界,甚至可以換做各種不同的樣貌在各國間遊走,兜了個圈,最後又乾乾淨淨、清清白白、名正言順地落回到富人的口袋裡。

文章標籤

蔚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腦喜歡這樣學.jpg

學生時期對於班上成績名列前茅的同學抱持著好奇,明明同年紀,上一樣上課,寫一樣的作業,最後總是能拿滿分,而且無論數理還是文科都能保持一樣完滿水準,究竟哪裡不一樣,最後總結就是「他們頭腦好,比較會讀書」,所以一個人成績好是因為是他們爸媽把他頭腦生得好?

從以前介紹的書中《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諸多案例可知,每個人都可以是天才,在於如何透過訓練;而此書有異曲同工之妙,比較針對大腦對於怎樣的學習方式有更好的效果,抓到訣竅後對於學習會有幫助。

如果有健身習慣的人大概能區分重量訓練增強肌力,有氧訓練心肺,而大腦也有點類似健身的概念,要去使用它、訓練它就會越來越強壯或是避免退化。

作者芭芭拉‧歐克莉從小是個對數字一竅不通,直到26歲從新學習找到竅門後,就越來越樂在其中,最後還拿到博士學位。

如今她將學習的架構區分章節,並透過案例、圖片、重點整理、提問思考方式一一解析,重點是,此書編排的方式正也符合書中對於學習所表達的重點,讀完此書也等於實際體驗去了解這些方式原來都可以讓我們大腦在學習上面更有效率。

 

文章標籤

蔚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老騎士.jpg

人這一生必經歷生老病死,孩童時期懵懵懂懂,年少時年輕氣狂,而年老時就要慢慢卸下光環、退下舞台嗎?

2007年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了「不老騎士」摩托車環台的活動,17位平均80歲以上的年長者經篩選後雀屏中選,篩選條件不是因為他們身體健康,而是因為從年紀最長的開始往下錄取,再加上兩位婦女保障名額,很多人會以為能夠參與環島活動的老人家都是「身體健康、有錢有閒的老人」。

事實上,十七位不老騎士中,有兩位罹患癌症、四位有重聽須戴助聽器、五位有高血壓、八位有心臟疾病,須按時服藥,而且幾乎每位騎士都和許多高齡長者一樣,深受關節退化之苦。

催生活動的騎士團團長賴清炎爺爺,他本身有痛風、胃出血、大腸癌,且深受紅血球不足的困擾,若依健康檢測結果篩選,他第一個就被刷下來了,有責任感的他,儘管環島之行數度因身體狀況欠佳住進醫院,但他始終惦記著大家環島的行程與狀況,一旦身體狀況好轉就急忙著想再回去跟大家一起環島。

弘道基金會也很用心的考量老人家長時間騎車的安全,定時的休息讓老人家休息活動筋骨,前面有前導車開路,後面有遊覽車讓騎累的人上車休息,環島活動連續長達十三天,大家卻有如吃過大補丸般有精力面對每一天的行程,堅持要親自完成這項環島的活動,直到最後一天完成活動時,大家開心滿足的笑著,與親朋好友、家人迎接擁抱,感動得流下淚來。

 

文章標籤

蔚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jpg

 

這是本我很難鍵下心得的一書,在閱讀的當下好幾度情緒激動得無法繼續看下去,在字句絕望無助、扭曲、掙扎糾結有如吞入腹中的苦痛,既無聲且揮之不去,但我們一定要讓這本書繼續讓更多人正視,幫這個世上更多相同遭遇的林奕含能夠遠離永久傷害

一棟社區大樓,人人敦親睦鄰相互關心,劉家與房家的同齡女兒情同姊妹,張家太太熱心幫年歲已高的錢老先生兒子錢一維介紹對象伊紋,新搬進來的李老師一家,和諧融洽得平凡。

當房思琪13歲時李國華老師教導作文一由從原本在伊紋姊姊家學習文學改成一周個別到李老師家上課,從小長相甜美的房思琪成李國華腹中慾望欲收編的羅莉塔,看著無知女孩看見陽具時驚恐的小臉讓他感到愉悅,相差37歲的李國華用成人體力上的優勢強行玷汙手無寸鐵的孩童,懵懵懂懂的女孩還像做錯了事地道歉。

老師利用他擅用的文學哄騙,這樣畸緣發展了五年,房思琪在無人能傾訴遭遇得成長著,她對愛產生扭曲,長相甜美的她不乏有異性追求,但她有了李老師也自認配不上那些人,何況,什麼是愛?愛是幼稚的看電影牽牽手?愛是強行的插入完事後說「這是我愛你的方式」?

 

文章標籤

蔚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歡迎收看厭世上班族.jpg

疫情嚴峻的關係,宅在家成了最好的選擇,面對這樣令人擔憂的情勢,要放寬心在家做些放鬆的事總覺得心靈層面少了點閒情逸致的氣氛,但還是要為自己記錄點閱讀心得。

《歡迎收看厭世上班族》是本很輕鬆的圖文書,原本是將各行各業的日常用連載的方式呈現,結果引發好評也引起圖文該行業的共鳴,最後集結成冊,最後還加碼了《高三生》的這個職業。

 

『說到底,其實社會風氣再怎麼變,人們來到職場生活還是跟過往一樣,每天加班、期待周末、厭世的星期一,及苦思如何跟上司打好關係等,這就是「上班族」。當然,不僅是上班族,其他行業的人也差不多,大多想要多離職場一走了之,但隨即面臨的現實問題就是,要從哪裡變出生活費。因此,我懷抱著「若是讀者看到我的插畫,能夠短暫的會心一笑,就深感滿足了」的想法,創作出這本《歡迎收看厭世上班族》。-P.35

 

本書的職業有上班族,宅配員、社工、護理師、消防員、銀行員、空服員、髮型設計師、高三生;如同書封上的文字「奧客、豬隊友退散!」,在看了此書,希望透過輕鬆圖文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各行各業的甘苦,每個人在自己的行業不分職業高低貴賤,不外乎都是為了努力的生存著,大家都是有血有淚有想法有情緒的人,但是世俗的觀念讓他們要被當作是不怕大風大浪的強者,其實就算是空姐,也是會害怕亂流,因此只要大家抱持著同理心,對各行各業付出辛勞的人多點感激,少些「付錢就是大爺」的高傲姿態,人與人之間會多點祥和。

文章標籤

蔚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娜的女子力.jpg

佛系理財作家施昇輝曾在理財書的序中說「投資理財書就像是出版社的印鈔機」因為人人都愛錢,都希望錢多一點,而我有時看了不少健身書也覺得運動、健康等書籍也很類似同樣的感覺,人想要有錢又想要有健康,但差別在於投資理財的方式百百種,只是目標變有錢比變健康有個明確的標準,大咖賺到1000萬、2000萬可以出書,小資族賺到100萬、200萬也能出書。

但健康呢?胖的人就不健康?瘦的人就很健康?由胖變瘦的人就健康?健康報告數字沒紅字就是健康?運動表現要多好才是健康?

這也是我因此覺得國內關於運動、健身、維持體態的書籍出版了很多但大多都不滿意,其實健身在國外已行之有年,原理、方法、肌群該如何刺激、課表如何安排,在現在網路資源發達的時代只要肯花點時間應該也不難找,

但,至今仍會看到許多女性對運動健身甚至飲食有不正確的觀念,有些書籍叫人晚餐不要吃澱粉、有的寫女性做重訓會讓肌肉太過發達變得更粗壯,因此做自體重量訓練即可,甚至追求速效的人,節食、催吐、吃瀉藥、花大錢買減肥產品,身體在這些極端的減肥方式摧殘下的輕盈,就健康嗎?瘦得快樂嗎?能夠維持嗎?

 

Hana這本《漢娜女子力》是我覺得少見的好書,一個從年輕也開始對抗體重的女孩,也用過不正確的方式從6,70公斤減到45公斤,不斷地溜溜球效應一直到她開始踏入健身方重訓。

文章標籤

蔚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十一.jpg

 

家庭主婦可欣,與先生海寧育有一女一兒,奉獻了一輩子的青春與辛勞含辛茹苦的將孩子養到國高中,但科技的發展進步,電子產品與機器人已經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生活需求,人類省下更多的時間,反而沉溺於五花八門的電子遊戲中,老公與小孩只有在吃飯時間會相聚,但各自囫圇吞棗後又回到自己房間埋首於電腦前。

可欣向老公抱怨這樣無趣的生活,老公反而鼓勵她也個玩遊戲,甚至某天大手筆買了遊戲裝備和可欣一起玩名叫「約約」的遊戲。

「約約」是個能夠身歷其境的虛擬世界軟體,裝備了臉部感應面膜、五感感知棒、五感手套、全套感應衣後,無論是,無論是觸碰、氣味、味覺都可以如真實般的感受,甚至還有個商品「小約」讓情慾的感受也不會遺漏,她和老公各自變成俊男美女在這個世界享受約會時光,重溫兩人年輕時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直到某天相遇鄰居林太,她偷偷詢問可欣說她老公玩「約約」一事要多留意,因為這遊戲導致不少夫妻失和外遇離婚,可欣便偷偷到老公的書房開啟她的電腦,果然她老公在約約裡面有另一個帳號專門跟許多人約約(?),而且還口碑響亮(?),可欣頓時晴天霹靂。

被老公背叛的可欣,維持著名存實亡的婚姻,內心空洞更巨,鄰居林太又出現了,介紹她另一個最新產品叫「Family」,這是一個專孤單寂寞的人打造的AI機器人,可以打造與家人一模一樣長相個性,且更溫柔體貼屏除掉讓人感到不愉快的反應,符合資格的人能享有21天的體驗,可欣幸運的符合了資格,她在白天先生兒女都外出時,AI機器先生兒女就來家裡陪伴她。

文章標籤

蔚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的青春不迷茫.jpg

 

在農曆年假的尾聲,捧著年前訂立要在年假期間閱讀完的書趕緊嗑,在半夢半醒中囫圇吞棗地把《誰的青春不迷茫》給看完,本來是想給自己閱讀書籍中增添點調劑,沒想到作者在不同年份不同心境寫下的字句中竟也觸及至我回憶起青春年少歲月,或許作者過往經驗和我並沒有相似或相連,但是從他2004年還是沒沒無聞,字句藏有努力提升自我寫作能力,和同儕間向上成長進步的鬥志,及對未來的期許、徬徨,而年輕的我們何嘗不有一段對未來有期盼盡力奮鬥的歲月。

看了此書,回想起自己年輕歲月時覺得自己有很多想法,面對許多未知會有恐懼也有迷茫都沒人懂或是諒解,會叛逆,會不成熟,會憤世妒俗,會年少輕狂等,原來,大家都一樣。

作者劉同生長於湖南,就讀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投身至傳播媒體一行,從湖南至上海,又從上海去了北京,另一邊仍持續的寫作出了幾本書,刊上也寫過一些雜誌專欄。

這本《誰的青春不迷茫》是從2004年至2014年的似日記又似文章中選出來,內容範圍廣有對同學、理想抱負、愛慕對象、親人、同事、工作的決擇、情感,生活人生感嘆,將此一系列的集結成冊後可以感受到這十年間的轉變。

2004年還是個新鮮人,名氣小,文章揮揮灑灑一大篇,篇數也多;到2012年作者31歲後,或許隨著科技發達有電腦打字、有部落格、有網路平台要照顧要更新與互動,寫文章的時間少了,篇幅縮小,名氣比以前高,文字間不再是當年青澀的自己要張開手揮舞著等人看到,而是站在舞台上希望大家看到除了表面更希望認識到內心的劉同。

文章標籤

蔚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痛退休.jpg

人們從就學畢業、進入職場、賺錢成家立業,工作的辛勞、養家的辛酸、生活的艱困,一切的努力不外乎也希望在老年也能有個安穩無慮的退休生活,看到書封斗大無痛退休四個大字,彷彿是一盞明燈,退休可以不用這麼痛苦的達成,或是退休後不用因為財務等等關係而過著痛苦的生活,無論你現在幾歲,退休總有一天會到來。

因此,你是忘記,還是害怕想起來?我喜歡書中一些觀念,例如透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得知台灣的青年相對外國無退休規劃計畫的比例低了不少,也對於退休後的日子感到不安,大大呼籲國人要正視,畢竟台灣生育率大幅下降、醫療發達人類壽命延長使得整體結構邁入高齡社會,老人比例將逐年增加,在有限的社會資源下得要提前準備好。

作者皆是國人,此書也是2018年年底出版,內容較新,對於台灣法規制度等相關內容也能有更詳細的解說分析,許多勞工搞不清楚新舊制勞工退休金發放標準為何,退休金每月領取或是一次請領的金額如何計算,連作者都說『台灣的年金制度確實是非常複雜,一般民眾想要全盤瞭解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國的年金制度包括有:軍人保險、公務人退撫、公教人員保險(公務員、公校教職員、私校教職員)、公務人員退休、學校教職員退休、私校退撫、政務人員退職、法官退養金、勞工保險、勞工退休、國民年金、老農津貼、農民健康保險條例等多達13種制度,分別依照不同職業類別來專門設計老年(退休)經濟安全制度。』

能夠先瞭解自己每月投保的費用與退休能夠享有怎樣的退休金是有正向幫助,規劃退休首要先思考要過上怎樣的生活水準或是醫療品質來評估需要準備多少錢,但是也貼心地畫出現在到退休這些年的通貨膨脹率,讓你知道,你不提早準備退休,錯過了時間複利的威力,等到年紀大才開始規劃將會要付出更多金錢。

 

文章標籤

蔚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刻意練習.jpg

在我們身活周遭總是會出現一些專家、高手、達人等級的人物,總會想說音樂厲害的人是因為他天生音感和節奏感佳,擅長語言的、舞蹈的、化學的、數理的,都是擁有這方面的「天份」,我們這種平凡人是不可能達到的。

今天這本《刻意練習》就是要用科學的實驗證明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人人都可以經過不斷的練習而進步成為別人眼中的高手。

喜好閱讀,有在關注出版作品的人應該對《刻意練習》會有些印象,因為它自出版以來,連年都在熱銷排行內,他的理論給了像我這種凡夫俗子一線希望,說到安德斯‧艾瑞克森應該沒人知道,但是說到《異數》提及的「一萬小時法則」就無人不知了,而安德斯‧艾瑞克森這位心理學教授所做的研究被引用至書籍中被發揚光大了,因此安德斯‧艾瑞克森是這理念的原創者無誤。

只是作者表示「一萬小時法則」是誤解、錯誤引用了他的研究成果,因此這本《刻意練習》是原創者上火線親自說明講解,光有練習的「量」是不夠的,還必須兼具練習的「質」,亦即必須「刻意練習」,才是決定個人成就高低的關鍵所在。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吃飯喝水睡覺這麼多年的經驗也不會變成達人的原因。

 

說作者是心理學家,但在書中的研究反有點像生理學家,在刻意練習的試驗中,人可以超越大腦原先給人類的設定均值,從人平均只能記住七位數字,在經過實驗對象的練習進步後可以一口氣記下八十二位數;倫敦司機掌管記憶的海馬迴相對一般人來得大;一群老花眼源自晶體失去彈性,使其難以聚焦造成閱讀困難的老年人,經過練習後視力明顯改善,甚至進步到可以不用戴老花眼鏡就能看報紙,令人意外的是,受試者視力的進步並非出自眼睛的改變(他們的眼睛還是像以前一樣缺乏彈性、難以聚焦),而是因為大腦中轉譯來自眼睛的視覺訊號的部位出現變化。

文章標籤

蔚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