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羅的原始與前衛在在活化人們腦內顛覆性的種子,
梭羅的質樸與憤怒在在牽動人們心底革命性的情緒,
《湖濱散記》無疑是一度超越當代且能繼續發揮其永恆價值的文學瑰寶,
既是全人類的共有寶藏,亦是文明史的輝煌里程,此書亦肯定能隨著不同時代潮流與思想要求,
不斷且一再地被提出、被重視、並使之復活。
新世紀閱讀的啟航,舊世紀智慧的回顧,
現代人簡單生活哲學的再造與重構,就從梭羅的《湖濱散記》出發。
在此書中,亨利從自己開始身體力行實踐「生活簡單即是享受」的理念,告誡著人們別盲目得追求名利
也反諷著資本主義崛起的年代唯利是圖的資本家
《湖濱散記》的重要意義應該不是在於梭羅不需要經濟生活,而是梭羅借用了華爾騰湖的清靜,來正視心靈生活及從事文字創作。
剛閱讀此書前幾篇散記時,對於梭羅的文學造詣不禁地感到佩服
連論語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都出現了(這應該算是譯者功力高強吧....)
在1850年代,梭羅約30歲左右,能夠擁有這麼明確的主見,與世無爭的生活方式,在當時算是少見的
只是隨後會有些不認同他的觀點產生,或許梭羅的自我意識太過強烈,且視為理所當然
舉例一:
我想我不適合「正經」的行業,因為必須每天西裝革履的陪著笑臉來伺候別人,哪有自我存在的空間?
如果只是把這當成賺錢的工具,那我寧可不要,所付出的代價太高了。
舉例二:
老實說我也做過生意,最後發覺這少說也得耗上十年、八年才能進入狀況,
到時不曉得我是在地上呢?還是在地下?
若是生意垮了,那我還會早點清醒;要是鴻圖大展,那全身除了銅臭味之外,哪還像讀書人呢?富貴於我如浮雲啊。
看到亨利梭羅對於工作的態度,老實說,蔚雲看了深感氣憤與不悅......
或許亨利梭羅在此書的本意是要人不要讓生命心神都花費在工作上,也要讓自己活得簡單,活在當下、及時行樂
但是他為每天勤於工作的人感到可憐,對自己可以淡泊名利、沒有家累而感到慶幸
一個對於未來沒有目標遠景、過一天是一天的人,怎能說安居樂業、辛勤工作的人的不是?
這種感覺就很像是自己沒有夢想,還要笑那些為夢想努力的人是傻子
亨利梭羅在華爾騰湖畔也僅僅隱居了二年又二個月的生活,也並非是"從此隱居",終究也是抵擋不了現實環境的考驗
《湖濱散記》之所以可以長銷一個多世紀,主要是因為,書中涉獵了許多自然的議題,在環保意識高漲的現代,
更是被公認為最偉大的自然文學經典之作,同時也被喻為西方近代田園派的重要作家
外加,亨利梭羅在當時因為己身反對奴隸制度,所以在美國政治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書也因人出名
蔚雲或許不需要太過於苛責亨利梭羅《湖濱散記》的觀點,畢竟時代的變遷,想法潮流也都會跟著改變
篩選有助於更了解19世紀的資訊,體會亨利梭羅描述那恬靜的湖色風光。
湖濱散記 (WAIDEN)
作者:亨利‧梭羅 (Henry David Thoreau)
譯者:陳柏蒼 編者:張復先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1998年03月01日
ISBN:9578122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