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夫與伊莉這對人人稱羨的夫妻,結婚多年依然甜蜜、如膠似漆,在工作上都是獨當一面的佼佼者
在朋友眼中唯有他們感情是最沒有經過波折、婚姻沒有爭吵、彼此尊重配合,是個模範夫妻;
或許在這樣眾人皆看好的婚姻,儘管彼此相愛相惜是順理成章之事,但在無形之中,也增加了一些被注目的壓力。
戴夫喜歡小孩,但是伊莉對於小孩是又喜歡又害怕,因此一直以來始終是頂客族。
某次伊莉發現自己懷孕了,兩人發現自己是多麼期待這個小孩的誕生,尤其是戴夫,幾乎到了無時無刻都想像著能與這孩子有怎樣的相處互動;
只是好景不常,伊莉懷孕後幾週流產了,雖然這不是伊莉的錯,但是身為母親的會因為無法留住自己的寶寶而陷入自責,之後他們彼此絕口不提生小孩的想法,也不再抱持著任何信心。
直到戴夫在雜誌公司上班收到一封信,來信的是一名13歲的女孩,信上說戴夫就是自己的親生父親,
這才發現,原來戴夫在年少輕狂時發生過一次一夜情,就是那一夜!!對方懷孕了!
在剛失去腹中之胎的低潮後,天上又掉下一份大禮,一個活生生的13歲女兒,戴夫隨然沒刻意去調查真實性,但是直覺告訴他「這就是我的女兒」。
原來在這麼多年的日子以來,他在這世界上還有一個女兒,戴夫欣喜若狂,一圓能夠當父親的夢想,
但是在重逢喜悅後帶來的難題更為艱鉅,就是該如何向伊莉坦承還有一個私生女??
戴夫向伊莉坦言說當年的一夜情讓他現在有個13歲的女兒,伊莉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局面,或許他能夠原諒戴夫年輕時的魯莽,但她現在無法去接納那名「戴夫的女兒」。
兩人關係緊張,伊莉的堅決讓戴夫進退兩難;這對人人誇的恩愛夫妻將會繼續發展成怎樣的局面?
天天共進的雙人晚餐是否能夠再繼續享用?
話說書封,蔚雲有種覺得有誤導讀者之嫌,是在閱讀完後才有這想法的,
書封是一隻男性的手牽著小孩的手,直覺讓人以為書中的小孩應該是4-5歲的小孩,但是整本書看完並沒有相仿歲數的小孩。
戴夫與伊莉兩人對於是否生小孩的想法,喜歡但又害怕,直到伊莉真的懷孕後才發現他們是多麼的期待與喜愛小孩
這想法與現在多數家庭一樣,或許戴夫他們是因為害怕多了一個孩子的生活會打亂現有的平衡,而現在的夫妻則是因為經濟考量而不生;
因此出現了很多奇怪的現象,想生孩子的靠著醫學幫助懷孕,花錢又傷身還可能沒有成果;
生育率逐年降低,但是墮胎率卻是節節高升。
曾有位媽媽說她覺得她就讀國小的女兒,每天活動一整天,看她吃飯只吃一點點,但還是一天一天長大,好像喝水也會長大一樣。
這也說,其實"餵"容易但"養"不容易,因為養的定義沒有一定的標準,就像我們誇獎別人很會"教夫相子",何謂教夫相子的標準呢?
這社會頂客族越來越多,政府也大力的鼓勵生育,提供很多養育補助,但是仍是抵擋不了整個社會經濟帶來的衝擊
孩子生育的與否現在已經不再只是考量傳宗接代方面,主要夫妻雙方能夠達成共識
否則恐怕就會像戴夫這樣有了孩子就可以忘了妻子了(書本沒有這麼誇張)
其實養育小孩也是有苦有樂,能夠體驗"真人養成"遊戲,可以看著小孩從孩提長大成人,相信也有一番樂趣與體驗。
上述有些算是對現今奇異的社會現象有感而發~~~
戴夫與伊莉兩人的夫妻生活恩愛、和平、尊重,結婚多年雖無大風大浪、風風雨雨
原來在綺麗的外衣下,仍然是有兩人無法全然容忍之處,在私生女事情的爆發下,沒人能夠確認會帶給另一半多大的衝擊
就算一件芝麻綠豆的小事,也有可能成為壓垮甜美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
也帶給我一點點省思,在閱讀此書時會覺得伊莉對此態度太過於嚴厲與嚴重,為何不以一個正面的角度來看待呢?
但是反觀身為女性的自己是否在面對相同狀況的時候,真的能夠以一個樂觀正面來看待嗎?
在愛情裡,人人都都是自私的,越是愛對方,越是想擁有更多,也越害怕失去與變卦
也許伊莉有此反應,並不讓人意外,畢竟若真能夠不在乎所愛的人過去種種才讓人懷疑是否是真的愛,愛情若不自私就讓人不禁懷疑其真實性了。
抱歉各位!蔚雲好一陣子沒來更新了,這陣子實在忙碌又疲累,請見諒。
雙人晚餐 Dinner for Two
作者:麥克:蓋爾 Mike Gayle
譯者:陳靜妍
出版社:馥林文化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01日
ISBN:978986699651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