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jpg

 

轉眼間又到了年底,到了檢視自己新年許下目標是否有實踐的時刻了,是否又是虎頭蛇尾了?八成都沒做到吧?應該是十成吧!你一定覺得反正每年都這樣,也沒什麼關係,下一年又是新的開始,我再好好地實踐。殘酷地說:承認吧!再過十年你也不會達成。

 

在看到《你懂這麼多道理,為何過不好這一生?》不是在跟你講有什麼厲害的「道理」,而是在分析我們知道這麼多道理,但是卻沒有去實踐它的心態或是行為,書中針對人生中許多面向用理性的分析一一導引,不是讓讀者懷疑理論的正確性,而是我們是否對這些理論有了什麼誤解了以至於無法達成。

其中第一章節就是先敲醒認清自己,在許多談話或是文章中我們都會學到一些道理,當重複聽到時會說「這道理我懂,只是懶」,對一個正確的道理表現出懶惰,就是認知能力不足的體現

例如:老師都誇這孩子聰明,就是懶,不肯用功。那就是這孩子的認知能力不足,因為認不清學習有什麼用,或者看不到學習成績跟未來自己想要的結果之間的強關聯性,因此才會選擇不用功。如果把聰明這個概念擴展到廣義,如果沒有能力在既定的環境做出正確的決定,那又怎麼能算是聰明呢?

可是,人就是有惰性,又該怎麼克服呢?書中建議有四,一、學會分解任務;二、衍生任務未完成的間接後果;三、養成說斷就斷的習慣;四、給自己唯一性的階段獎賞。(在此不詳加說明,有興趣的人可自行閱讀此書)

 

書中有不少讓我很有啟發的主題,好比時間與金錢,我們總說一個人在某個領域花費多少時間,理當會獲得該領域的成就,也就是常聽到「一萬小時定律」。

然而很多人在某個領域都有超過一萬個小時的積累,但他們都成為專家了嗎?大多數人都沒有,因為大多數人所謂的努力和積累,僅僅是一個一直在愚弄自己的騙局。

努力的效果累計,不在於努力的時間段,不在於磨了多久,而在於有效時間有多少。

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理論說,在學習區裡,知識和技能都是我們能動但不太懂的,屬於那種跳跳能夠到的高度,充滿了新穎和挑戰。在這裡,我們可以透過擴展邊界來得到最大限度的成長,這才是學習和提升的有效區域。就算理論如此,但還是很少人去執行,就回去看上一段關於懶惰的原因就知道了。

問問自己下面這幾個問題:

1.你是否堅持在自己的學習區進行努力?

2.深夜多努力了兩個小時,白天有沒有浪費兩個小時?

3.如果拿深夜的學習或工作時間來代替白天的,那麼確定深夜的效率高過白天嗎?

4.深夜的兩個小時內,有沒有滑過手機,有沒有想過雜事?如果有,你的淨有效學習或工作時間還剩下多少?

5.如果白天的安排更有效率,是否能避免熬夜行為?

6.「努力」過後,是否有發文至社群網站?

看到第六點一定有很多人充滿疑問,如果1~5都已經達成了,發不發文應該不影響才對,但是發文至社群網站這行為,本身就代表你的學習或工作動機有一定的偏差。

 

如果你是知道自己必須努力有所改變,但每次設下的目標又達不到的人,不妨藉著年底這段空檔時間好好自我了解一下,翻翻此書,讓文字打醒總是在作夢的你,再接著下來新的一年有個更明確,更有規劃的新目標,但最重要的是,不要再偷懶了。

 


你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讓你不迷茫,突破盲點的33則人生指引    

作者:蔡壘磊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859   

ISBN9789578630260

 

arrow
arrow

    蔚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