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是個仍要上班的颱風天,外頭突如其來的強風吹襲著無從預警的人們,住在沿岸的人提防海水倒灌,強風吹著海面激起陣陣浪波,挾帶著海裡或是沿岸的物體,或許可能還包含漂流已久的瓶中信。

有個真實的故事,一個裝滿母親對兒子種種思念回憶的瓶中信,從法國漂洋過海的漂到英國,被作者的朋友拾獲,信中的內容觸動了她們,作者進而展開了一場追溯之旅。

在鮮少人煙的沃登灣一個愛維養瓶子於此擱淺,本以為只是普通的海上漂流垃圾,卻發現裡面裝有信件與兩捆頭髮,
李組長的眉頭一皺,發覺案件並不單純。




最讓我感到敬佩的是擁有極度追根究底精神的作者,原本只是好心幫朋友將信中的法文翻譯成英文,卻也被信中充滿哀慟情感所感染,讓她好奇心因子發酵想去了解寫這信背後是怎樣的母親。

另一原因是作者自己也同是擁有孩子的母親,她的生活中能夠看見孩子的笑容、聽孩子的聲音、擁抱孩子,身為母性的同理心也更篤定對此行動的決心。

但單單只有瓶中信內的線索開始找起絕非容易之事,作者凱倫從信件文字內容先粗略推估這位母子間的狀況,而後還請教過法國國家人口研究所、私家偵探、愛維養公司、法國報紙的訃聞、針對頭髮嘗試做毛囊檢測分析、筆跡學、臨床心理學家、救生艇隊、秘密警察頭子,甚至到最後也嘗試沒有科學根據的占卜學、星相學、天眼通和塔羅牌等等,可見手中只掌握極少的資料要找到一個也不確定真假的拋瓶人宛如大海撈針一樣困難。

也因為作者嘗試過許多的方法,讓他從原先的不懂,透過瓶中信讓他接觸了許多單位漸漸地了解每個領域,而且毫無忌諱的一一詳細記載每個方式的結果,到最後謎底揭曉後又各個擊破真偽對錯。

當然,許多查詢的方式存在,必然有信其之人,尤其以無法由科學根據的天眼通、星相學、塔羅牌等最為玄虛,但對於尋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的人來說,這種方式或多或少也是給人一些方向,但在此書頗有請君入甕之嫌。




以母親寫下思念兒子之情再以瓶中信的方式讓它隨波逐流,拋出的動作確實有捨棄舊有得事物或情緒之意,但是以瓶中信本身又是一種不忍徹底銷毀的方式,可見母親是希望遺忘喪子之痛,但又不願意放棄所有兒子的回憶。

在研究中,瓶中信內容百百種,以此型態在海中載浮載沉,絕大多都是希望哪天有人可以發現它,順利的接收擲出瓶中信的人所想傳達的話,因此此母親雖然希望能低調行事,但不免懷疑或許他在寫下瓶中信時也是曾想過假以時日此信會被地球上的某人所發現,只是沒想到會引起這麼大的迴響。

嚴格來說這本算是作者紀錄自己在找尋瓶中信主人的詳細過程,可以看出作者堅強的決心、毅力和條理分明的歸納尋人之路,但對於信裡母親悲痛哀傷得令人心疼的情愫反到薄弱了許多,因此不如簡介介紹般的讓人感到溫暖的慰藉。

瓶中信固然是種特別的傳達方式,但以理性客觀的角度來說,這只一種浪漫的儀式沒錯,但其他的只剩下諸多的缺點和污染,所以個人不太能接受用此方法表思念之情。

作者將此故事寫成書籍,意外也引起了注目讓這個故事,此書也在許多的國家出版,透過她的文字描述也喚起世界各地的讀者要更加珍惜任何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來自遠方的瓶中信 The Letter in the Bottle

作者:凱倫‧李布萊希    Karen Liebreich

譯者:夏荷立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1年9月4日   

ISBN:978986120907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